赤魟的生活习性及药用价值(左江鯆鱼)
赤魟(Dasyatis akajei)属软骨鱼纲,下孔总目,鲼形目,魟科,魟属。俗称:鯆鱼,草帽鱼,蒲扇鱼,黄貂鱼。英文名:Red stingray。
身体极扁平,体盘近圆形,宽大于长。吻宽而短,吻端尖突,吻长为体盘长的1/4。眼小,突出,几乎与喷水孔等大。喷水孔紧接于眼后方;口、鼻孔、鳃孔、泄殖孔均位于体盘腹面。鼻孔在口的前方,鼻瓣伸达口裂。口小,口裂呈波浪形,口底有乳突5个,中间3个显著。齿细小,呈铺石状排列。体盘背面正中有一纵行结刺,在尾部的较大;肩区两侧有1或2行结刺。尾前部宽扁,后部细长如鞭,其长为体盘长的2-2.7倍,在其前部有1根有锯齿的扁平尾刺,尾刺基部有一毒腺。在尾刺之后,尾的背腹面各有一皮膜,腹面较高且长。体盘背面赤褐色,边缘略淡;眼前外侧、喷水孔内缘及尾两侧均呈桔黄色,体盘腹面乳白色,边缘桔黄色。
赤魟为底栖鱼类,常居住于底质为泥沙的深潭中,多在夜间活动,主要以小鱼、小虾及软体动物为食。赤魟为卵胎生鱼类,渔民认为是春季交配,秋季产卵,每产7、8个,母鱼有护仔现象。
赤魟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,长江口咸淡水中亦有。纯淡水赤魟仅见于广西左江上游的南宁和龙州,日本南部、菲律宾沿海亦有分布。赤魟原为海产鱼类,在古代当海水退出广西之后便残留于内陆水体,约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以后才逐渐被“陆封”而定居于广西境内的。
赤魟个体较大,海洋中最大个体重可达65-70公斤,一般多为5-8公斤左右;淡水中常见个体全长约50-70厘米,重1.5公斤,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。肉味尚佳,皮厚实,无血有光泽,含丰富的胶质,水发后烹制成“大扒鱼皮”,味道鲜美,是宴席上的珍品。
赤魟尾刺有毒。活体常挥动尾部进行刺击,人捞捕或处理鱼货时常被刺伤。由于尾刺两侧倒生锯齿,刺入皮肉再拔出时,尾刺两侧锯齿往往使周围组织造成严重裂伤,而尾刺毒腺分泌的毒液则使患者立即发生剧痛、烧灼感,继而全身阵痛、痉挛。创口很快变成灰色,苍白,然后周围皮肤红肿,并伴有全身症状,如血压下降、呕吐、腹泻、发烧畏寒、心跳加速、肌肉麻痹,甚至死亡。如果及时治疗还好。若治疗不当,数天后仍可复发,且有后遗症,如伤及手指,则手指强直,不能屈弯。
赤魟除食用外,还有一定药用价值。其肉性味甘、咸平,无毒,有补气之功效。用其熬油,主治小儿疳积。尾毒的毒液是一种氨基酸和多肽类的蛋白质,其药性咸、寒,有小毒,对于中枢神经和心脏具有一定的效应,有清热消炎、化结、除癥之功效。尾刺研末入药,对治疗胃癌、食道癌、肺癌、乳腺炎、咽喉炎、疟疾、牙痛、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。其肝除作为制作鱼肝油的原料外,煮食后能治夜盲症。
推荐文章:
- ·海南小银鮈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
- ·蓝宝石线足鲈的生活习性
- ·东方欧鳊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长江间银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红彩光唇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鱼类的进化适应
- ·云南光唇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狗可以吃芒果吗?
- ·山溪石斑光唇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为什么蜜蜂蜇了人自己却会死掉?
- ·似鲇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高原土鲇鱼)
- ·山鲤子华鰁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我国历代学者对鱼类的认识
- ·鱼类体表的色彩与生活环境
- ·最有效的打窝聚鱼方法
- ·小型热带鱼的生活习性(丹亚科与鲃亚科)
- ·洞穴鱼类的起源与演化
- ·花鸡公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鲈鲤的生活地域及药用价值(西南大型凶猛鱼类)
- ·鲮鱼的习性及分布(华南著名池养鱼类)
- ·石爬鮡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鱼类的穴居与盲鱼的习性
- ·独角仙怎么养
- ·刁子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半洄游鱼类有哪些?
- ·比目鱼的眼睛为什么只长在一边?
- ·鳡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淡水鱼中之霸)
- ·恐龙在地球上存活多少年了?
- ·塔里木裂腹鱼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新疆尖嘴鱼)
- ·翘嘴鲌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淡水四大名鱼之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