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类体表的色彩与生活环境
有些鱼类同种的不同个体间,出现不同的色彩。在英国河川中的海鳟鱼,它们的色彩和周围的环境有着极其明显的关系。生活于河川急流和高山小水体的鳟鱼,身体上有许多圆斑;而栖息于大湖中的个体就变为鲜艳的银白色,圆斑变为X型的黑斑;或者两种类型的混合;栖息于泥质眼底池塘中的鳟鱼,或生活于泥底的湖沼中个体,色较暗;但生活于洞穴和裂隙间的个体,差不多全身为黑色;而生活在石砾底湖泊中的个体,色彩美丽,形状比较好看且活泼,和在砂砾底质的急流河川中所看到的个体相似。
有些鱼类同一个体的体色,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背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。这是鱼类对生存环境的一种特殊适应。这种变化,随着物种的不同,变色的能力、速度会有所不同。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石斑鱼,能迅速改变体色,黑色变为白色,黄色变为绯色,红色变为淡绿色或浓褐色等,它们还能同样把很多的点、斑纹、带、线,变得忽明忽暗,能在几短的时间内变出6种不同的底色。变色和环境的统一,在鱼类中数比目鱼的能力最强,最有代表性。比目鱼能使身体的颜色变得和周围的泥、砂和石砾充分相似,除非鱼在行动,否则几乎分不清楚鱼与环境的区别。譬如鲽的体表有明显的桔红色斑点,但当它游到有白色卵石的水底时,为了要适应环境,红点变成白色。栖息于污浊砂泥海底的菱鲆,通常体呈灰色,但在底上铺砂的水族箱中,即变成灰黄色;但把它放在大卵石底的水族箱中,则体上能产生黄色斑点,这些斑点就象分散在暗色的网目中。
意大利那波刺水族馆曾做过比目鱼变色的试验,非常有趣。实验办法是在玻璃皿的底上,画上黑和白的方格块,或黑和白的圆圈等等,把一尾鲽从这个玻璃皿移到那个玻璃皿使它变色。通常比目鱼的变色在瞬间即可实现,但这种玻璃皿的背景对比目鱼而言,开始不习惯,要延长到半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变色。我们知道,鱼类通过锻炼,可以很快地加强它对背景调和的反应,但是变色的范围仅限于对黑色、褐色、灰色和白色等普通环境的颜色。美国有一位学者把比目鱼放在白色、黑色、灰色、褐色、蓝色、绿色、粉红色和黄色的背景上,比目鱼能巧妙地变化到和这些背景的颜色一样,但对各种颜色的反应快慢不同。变为红色要比变其它颜色困难一些,对黄色和褐色的变化速度相同,对蓝色和绿色的变化时间较长,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
会变色的鱼类特别多。变色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,具体情况则依种类而有所不同。大多数鱼类对周围环境的颜色感应主要依靠头部神经系统。曾有人做过实验,把水族箱底部分成两半,画上两种颜色图纹,或放置不同材料底质,然后把比目鱼的头部置于一边。身体在另一边,结果比目鱼的体色变化依头部所在一边的颜色改变。
鱼类变色的主要动机虽然是为了要和环境统一,但同时还有其它因素存在。和人类突然受到刺激而面色可以很快变为绯红或苍白一样,鱼类中有些变色,似乎也是一种情况的冲动。譬如鱼在投饵时或突然受到电光照射所引起的兴奋,就会把一定的颜色和斑纹显示出来。当鱼受伤、生病或因水中缺氧、水质变差等,鱼的体色会变暗,失去光泽。乌鳢等鱼受到电击时,体斑纹会立即消失,变成通体苍白。鱼类在死后颜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
推荐文章:
- ·狗的心脏杂音原因、治疗和预防
- ·长薄鳅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长江火花鱼)
- ·寿命最长的鱼
- ·自然界性食同类行为的原因
- ·大麻哈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江里生海里长)
- ·河鲀的习性及地域分布(不食河鲀,不知鱼味)
- ·红彩光唇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新疆裸重唇鱼的习性及地域(新疆高原鱼类)
- ·鸟类究竟是如何学会飞行的?
- ·红车公宽鳍鱲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鱼类取食行为与进化的因果关系
- ·软刺裸裂尻鱼的习性及食用价值(川西高原鱼类)
- ·青海湖裸鲤的习性及地域(高原鱼中之皇)
- ·虎嘉鲑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川西北名贵猫鱼)
- ·鸭嘴鳡鯮鱼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
- ·关于动物的谣言都有哪些?
- ·世界十大宠物蛙(好养的宠物蛙类排行)
- ·金鱼的生活习性(世界最早饲养的观赏鱼)
- ·卷口鱼的习性及分布(珠江四大名贵河鲜之一)
- ·东方墨头鱼的习性及地域(崩鼻黑鱼)
- ·双孔鱼四鳃孔鱼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
- ·草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水中拓荒者)
- ·怀头鲇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北方六须鲇)
- ·毛孩子是什么动物
- ·墨头鱼的习性及分布(东坡鱼)
- ·鱼类的进化适应
- ·为什么蜜蜂蜇了人自己却会死掉?
- ·鲢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我国特有的四大家鱼之一)
- ·锦鲤繁殖需要什么条件
- ·银鲫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鱼中的女儿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