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鲶鱼江鳕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江鳕(Lota lota)属鳕形目,鳕科,江鳕属。俗称:山鳕,山鲶鱼,鲶鱼。英文名:Burbot。
体长,前部圆筒状,后部侧扁,形似鲶鱼。头大,稍平扁;吻稍圆钝。口前位。下颌突出,稍长于上颌;上下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齿。眼小。鼻前有1对小须;颐须1根,其长大于眼径2倍。鳃孔大,鳃盖膜分离,不与峡部相连。体鳞细小,椭圆形,埋于富有粘液腺的皮肤下;头部无鳞。侧线前部较高,后部侧中位,且常不完整。背鳍2个,第一背鳍短小,第2背鳍与臀鳍很长,并相对。胸鳍与腹鳍均小,腹鳍喉位,第1-2鳍条略延长呈丝状;尾鳍椭圆形。体色变化很大,通常背侧为暗褐色或灰褐色,秋季为灰绿色;腹侧较淡;体侧和鳍上常有许多不规则的黑斑与黄斑,鳍边缘黑色。
江鳕分布于北纬40度以北,是著名的淡水冷水性底栖凶猛性鱼类,喜栖居于水质清澈的沙底或有水草生长的河湾等处,习惯于在密草中穿梭游行,营单独生活。幼鱼多生活在岸边,成鱼多在水深处。夏季时因水温增高,则游往山涧溪流水温较低的地方,活动降低,多呈休眠状态,此时营养差,体色也变得灰褐;到秋季又恢复活跃,从山溪洄游到大江深处越冬。成鱼昼伏夜出,日间隐蔽在石峰洞穴或陡岩下,不大活动;夜间较活跃,到处觅食。江鳕以小白鲑、鲫、鮈亚科、胡瓜鱼、鱖、鲈塘鱧、七鳃鳗等鱼类为食,也吃各类鱼卵和幼鱼,以及同种幼鱼和卵,有时食少量水生昆虫的幼虫、底栖动物及蛙等。冬季的食量比夏季要大,夏季几乎不摄食。3-4龄鱼达到性成熟,产卵期为11月至翌年3月。产卵季节当水温接近0℃时,成鱼常集群游向产卵场,于水深2米的沙质底处产卵。怀卵量5-300万粒;卵呈黄色,直径1毫米左右,无粘性,透明而富有脂肪,卵漂浮或附着于其它物体上。
多分布于北纬45度以北的欧亚河、湖之中,东至黑龙江流域。我国黑龙江、松花江、乌苏里江、鸭绿江、额尔齐斯河均产。
生长较慢,最大可达1米长、25公斤左右,常见个体多为体长300毫米左右,重2公斤左右。江鳕的肝脏大,占其体重的6-9%,味极鲜美,食用极佳,也是制造鱼肝油的鳕科中唯一淡水鱼,故不失为重要经济鱼类。但是肉质不鲜美,不受欢迎。其肌肉含蛋白质14.6%,脂质0.6%。肉可入药,用于治疗硬伤、瘀伤、咯血、便秘等症。骨焙粉治脚气有显著效果。肝油对褥疮,火伤,外伤创面及溃疡,阴道口、子宫颈等炎症,有一定疗效,可加速上皮形成,使之愈后无伤痕。
推荐文章:
- ·为什么有淡水鱼和咸水鱼之分
- ·重口裂腹鱼的习性及经济价值(四川雅鱼)
- ·石爬子犁头鳅的生活习性
- ·赤眼鳟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假草鱼)
- ·四川黑鲤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岩原鲤)
- ·船钉子蛇鮈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昆明鲇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滇池鲇鱼)
- ·鳇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与熊掌媲美)
- ·鱼类体表的色彩与生活习性
- ·高体白甲鱼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台湾兔仔鱼)
- ·鲂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扁吻鱼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新疆大头鱼)
- ·台湾马苏麻哈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纬度最低的鲑)
- ·烤子鱼凤鲚的生活习性
- ·自然界性食同类行为的原因
- ·世界最早养殖的鱼类
- ·双孔鱼四鳃孔鱼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
- ·遇到烈性犬怎么办?
- ·宠物免疫证怎么办理?
- ·蓝宝石线足鲈的生活习性
- ·沙姑子细鳞鲴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庆祝狗狗生日的10种方法
- ·软刺裸裂尻鱼的习性及食用价值(川西高原鱼类)
- ·大理裂腹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大理弓鱼)
- ·南方白甲鱼的习性及分布(广西高寒山区养殖鱼类)
- ·东方墨头鱼的习性及地域(崩鼻黑鱼)
- ·鳊鱼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美味佳肴)
- ·四川白甲鱼的习性及分布(长江上游养殖鱼类)
- ·蝙蝠为什么不属于鸟
- ·鱼类的特性及趋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