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氏鲟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小腊子)
时间:2024-01-17 16:15:42 | 文章来源:宠物网
达氏鲟(Acipenser dabryanus)属鲟形目,鲟科,鲟属。俗称:沙腊子、小腊子、鲟鱼、鰉鱼。英文名:River sturgeon,Dabry’s sturgeon。
濒危等级:易危。中国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。
IUCN(1996)CR CITES(1997)附录Ⅱ。
体长呈梭形。头呈楔形,背面粗糙。吻较短,前端尖细。口下位,横裂,唇具小乳突。吻腹面具须2对。眼小(较中华鲟相对为大)。鼻孔、鳃孔均大。鳃盖膜与鳃峡相连。左右鳃孔分离。体被5行骨板状硬鳞,鳞间表皮粗糙。尾歪形。外形与中华鲟相似,但成鱼体长较短,体重较轻。鳃耙呈三角形薄片状,33-54枚。体背及侧面青灰色。腹面灰白色。鳍青灰色,边缘白色。
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。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,在长江的湖北沙市以上至金沙江下游较习见,亦进入大型湖泊。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、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沱中。生长速度较快。生殖群体雄性4-7龄、雌性5-8龄达性成熟,一般体长0.8-1.0米,体重5-10公斤。产卵季节在10-11月,少数延至12月。性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上溯至上游、江河主河道产卵,卵为沉性和粘着性。卵粘着在产卵场的石砾滩底发育。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为主,也食水生植物、藻类和腐植质等。幼鱼以水生寡毛类、蜻蜓幼虫、双翅目幼虫、摇蚊幼虫和小鱼等为食;较大幼鱼和成鱼以腐植质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。产卵期一般停食。
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干支流及沿江大型湖泊。系产于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,天然产量不大,而在产区的渔业中尚占有一定位置。近二十年来,数量大减,处于濒危状态。目前已受到长江上游各省的重视,与中华鲟同样受到有效保护。
推荐文章:
- ·小鲤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滇池麻鲤)
- ·狗鱼的生活习性(最长寿的鱼)
- ·鲫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生命力最强的鱼类)
- ·狗狗喜欢乱咬东西怎么处理
- ·盆唇华鲮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海南岛青鱼)
- ·萨凡纳猫和薮猫的区别
- ·企鹅的胃为什么可以保鲜食物
- ·乌苏里白鲑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黑龙江大白鱼)
- ·教你怎么训练狗狗捡东西
- ·广东文鱼乌塘鱧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虎嘉鲑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川西北名贵猫鱼)
- ·针嘴鱼九州鱵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蝙蝠为什么喜欢群居
- ·胭脂鱼的生活习性(观赏鱼的贵族)
- ·北方铜鱼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黄河鸽子鱼)
- ·柴犬为什么会笑
- ·鳗鲡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海里生淡水长)
- ·施氏鲟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七粒浮子)
- ·花鸡公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养鱼塘怎样调节水质
- ·白鱼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
- ·为什么飞蛾喜欢围着灯火打转儿?
- ·白鲟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体型最长的淡水鱼)
- ·蚂蚁为什么要搬家?
- ·鬣蜥简介:栖息地、行为、饮食
- ·长薄鳅与鳅科鱼类的生活习性
- ·狗可以吃菠萝吗?
- ·鳡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淡水鱼中之霸)
- ·鱼类的返还性能
- ·虾煮熟了为什么变成红色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