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氏鲟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七粒浮子)
施氏鲟(Acipenser schrenckii)属鲟形目,鲟科,鲟属。俗称:七粒浮子。英文名:Amur sturgeon。
濒危等级:易危。
IUCN(1996)EN CITES(1997)附录Ⅱ。
体长梭形,头尾部尖细。头部呈三角形,顶部较平。吻尖,平扁。口小,下位,横裂,口唇具花瓣状皱褶。吻腹面口前方有横列的须2对,等长,须基部前方若干疣状突,多数为7粒,故称之为七粒浮子。体被5行纵列骨板状硬鳞,各硬鳞上均具锐棘,鳞间皮肤粗糙。背鳍后位;胸鳍位近腹面,第一不分枝鳍条长,略硬;臀鳍位于背鳍基部之后;尾鳍歪形。头部及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,腹面白色。
施氏鲟是一种典型的江河鱼类,不作远距离洄游。属于中下层鱼类,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活动。日常所见的多为单独个体,很少群集。平时多栖息于大江之江心、江套以及旋流里,更喜水色透明、底质为石块、砂砾的水域。平时行动迟缓,喜贴江底游动,很少进入浅水区和湖泊;而当江中春季涨水及风浪大时游动甚为活跃。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,解冻时游往产卵场所。性成熟个体一般长,在1米以上,重6公斤,年龄在9龄以上;雌鱼稍晚。产卵期长为5月底至7月中,在江河干流,小石砾底质环境中产卵,水温为17℃,怀卵量为51-280万粒。卵具粘性。鲟的食性依鱼的不同年龄而异。幼小个体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虫为对象,成鱼除索食底栖动物外,还食小型鱼类,甚至捕食水蛙。性成熟的个体在产卵期索食强度很低,甚至停食。
鲟鱼分布于黑龙江流域,自黑龙江上游至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河口均有。
鲟鱼个体不及鰉鱼大。1979年测量的136尾鱼的平均长度为1.54米,平均重量22.5公斤,其中最大个体长2.44米。其寿命比较长,曾测量1尾长2.3米,重102公斤的鲟鱼,约45岁。鲟鱼为大型名贵的经济鱼类,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除供鲜食外,可以燻制,其味更佳。其卵巢也是加工食品鱼籽的原料。鱼鳍可制成鱼翅。鳔及脊索都为鱼胶的原料。鳔与鰉鱼鳔具有相同的药效。
由于本种是长寿型、性成熟年龄较迟的大型鱼类,雌性最小成熟年龄为15年。由于捕捞过度和其它因素的影响,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,渔获量不断下降。目前将临近濒危。
俄罗斯曾对本种的驯养和繁殖进行研究,获成功后推广为湖泊和水库的养殖对象之一。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始,开展了人工繁殖的试验,并获得成功,并在饲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饲育幼鲟的经验。目前正在开展鲟、鰉的人工杂交试验,培育出杂交子一代。
推荐文章:
- ·鱼类的次生防御形式
- ·玄凤鹦鹉怎么分公母
- ·银鲫鱼是如何传宗接代
- ·太湖新银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大西洋鲱鱼的洄游
- ·猫对科学的贡献有哪些
- ·我国历代学者对鱼类的认识
- ·齐口裂腹鱼的习性及经济价值( 四川雅鱼)
- ·小浣熊能私人养吗
- ·鱼类的本有防御形式
- ·七夕时为何不容易见到喜鹊?
- ·蛇为什么能够不吃不喝而不死
- ·鱼塘养殖如何规划
- ·银鳕鱼养殖方法
- ·鬣蜥简介:栖息地、行为、饮食
- ·鳗鲡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海里生淡水长)
- ·螃蟹为什么横着走?
- ·如何确定蛇的性别
- ·似鲇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高原土鲇鱼)
- ·沙姑子细鳞鲴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寿命最长的鱼
- ·优秀的水质监测员
- ·怎么给猫咪剪指甲
- ·亚热带马口鱼异鱲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
- ·哺乳动物的名称是怎么来的?
- ·月鳢的习性及地域分布(华南名贵滋补鱼品)
- ·鱼类体表的色彩与生活习性
- ·孔雀鱼吃蚊子幼虫吗
- ·马蜂窝为什么不能捅?
- ·体内受精鱼类的抚爱活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