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鲈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能攀树的鱼)
时间:2024-01-10 14:44:02 | 文章来源:宠物网
攀鲈(Anabas testudineus)属鲈形目,攀鲈亚目,攀鲈科,攀鲈属。英文名:Climbing perches,Climbing gouramies。
因外形似鲈,能攀缘树木而得名。体卵圆形,侧扁;头圆钝,吻短。眼略大,眼眶骨披以皮肤,下缘有锯齿。口端位,口裂略斜,后端达眼中部的下方。颌齿细小,鳃盖骨均有锯齿,鳃盖骨与下鳃盖骨后缘的锯齿呈棘状。鳃上腔内有瓣状辅助呼吸器官;鳃盖膜愈合,不连于峡部。头部具鳞;体鳞略大;背鳍与臀鳍均有鳞鞘。侧线在体后部断折成为上下二线或有重叠。背鳍与臀鳍基部均甚长,分成两部分,鳍条部短于硬棘部。胸鳍圆钝,腹鳍前移,尾鳍圆形。体灰绿色,体侧约有10余条黑绿色横条纹,条纹或断裂为斑点;鳃盖后缘在2强棘之间的凹处有1黑斑;尾鳍基底另有1暗大黑斑。
攀鲈为亚热带的小型常见鱼类。喜栖居于河口淡水区水草丛生的缓流或静水中,常喜欢生活在泥底沟塘,干旱时能钻入泥中半米以上深处,雨后塘中尚无很多水时能群集水内。有时爬到草上,用眶首边缘、鳃盖的棘和偶鳍及臀鳍前部的鳍棘挂住草;有时能爬到岸边的棕榈树上。食动物性饵料,以浮游动物、小虾、小鱼等为食。借助辅助呼吸器官,离水能数日不死,并可依靠鳍和鳃盖在陆地爬行。
攀鲈的生殖方式多数由雄鱼或雌雄鱼建造专门的巢穴。有的在水面由粘液裹上气泡筑巢;有的用植物建成,呈鸟巢状。两性有明显差异,雄鱼较大,鳍长,婚姻色明显。产卵期间雌雄鱼之间进行婚姻嬉戏。
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,在中国见于南岭以南的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岛、台湾、福建等省区的各类水体。
个体小,成鱼长约25厘米,但分布广泛,数量极多,肉质细嫩,味鲜美,群众喜食。
推荐文章:
- ·吉娃娃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
- ·最有效的打窝聚鱼方法
- ·鱼类的防御行为
- ·孔雀鱼吃蚊子幼虫吗
- ·高体雅罗鱼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新疆重要经济鱼类)
- ·鰕虎鱼的生活习性(善跳跃的鱼)
- ·鱼类体表色彩与发育阶段的关系
- ·似鲇高原鳅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(高原土鲇鱼)
- ·玄凤鹦鹉怎么分公母
- ·斑鱯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东方墨头鱼的习性及地域(崩鼻黑鱼)
- ·小猫咪脾气不好怎么办
- ·鳊鱼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美味佳肴)
- ·中国淡水鱼起源演化及格局
- ·小鱼缸怎么养鱼才能活
- ·鲤鱼产卵喜欢产在什么地方
- ·狗鱼的生活习性(最长寿的鱼)
- ·大理裂腹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(大理弓鱼)
- ·赤眼鳟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假草鱼)
- ·松江鲈的降河洄游
- ·为什么把竹节虫称为“伪装大师"?
- ·比目鱼窄体舌鰨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
- ·中国淡水鱼类的八个区系复合体
- ·怎么给猫咪剪指甲
- ·金丝鱼唐鱼的生活习性
- ·鱼类的进化适应
- ·世界上最大的熊是什么
- ·瓦氏雅罗鱼的生活习性及地域分布(北方重要经济鱼类)
- ·金丝鱼林氏细鲫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
- ·土虱胡鲶鱼的生活习性及营养价值